学者原创53

更新时间:2016-11-18

我是来自教育学科的一名青年教师,教育学科只培养教育学硕士(M.Pd)和教育硕士(M.Ed),不培养本科生,但是我相信本科生班主任角色少不了教育学科的教师。我曾经在复旦大学以学长的身份担任四年的辅导员(Helper),我觉得享有优秀本科生的信任,是一种天大的福气。所以我来了,今天我想送给大家十句肺腑之言,汇聚了我在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学习、工作的深刻体会。



1.心态清零,基础不能清零!


大学教育也被称作中学后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所以我们必须考虑中学与大学如何有效的衔接。你们在中学阶段绘就了一幅巨大的“好”字,到了大学阶段,我们不能躺在这个“好”字上面,而要继续奋进。千万不能相信高中班主任跟你们说的“再咬牙奋斗一把,到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之类的话。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只会比基础教育(Fundamental Education)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你们心态要清零。你们过去12年(K12)所经历的中等教育是你们站在新起点的基础,你们在哪些科目上拥有更好的天赋,曾经深读过什么经典之作,参与过什么学术活动等等,都应成为你们体验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基础。



2.学会选择,一旦选了就不后悔!


大学和中学最大的不同是需要不断自主地做决定,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中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几乎都是被安排好的。大学则需要选课、选专业,选择和哪些教师深交,选择进入什么学生社团,选择如何实习和兼职,甚至还要在大学的感情和高中的感情当中做出选择。我在复旦读书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邱柏生教授跟我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当你们开始频繁地自主做决定,你们的生活也将不断地在舍与得当中不断前进,大学生活并不允许你们在是否需要后悔当中不断纠结。



3.管好时间,才能活出生命厚度!


要想在不断地选择当中给自己留下更大的余地,我们必须管理好时间(Time management)。我在同济和复旦两所学校的学习和工作体会,有太多的学生既擅长学,也擅长玩,在各方面都非常出色。他们的秘诀就是可以很好地管理时间,我们会有专门的班会课来讨论这个问题,给大家一些向导。



4.夯实基础,未来发展才有更大可能!


你们有不少人或许会觉得,中学阶段的任务是打基础,大学阶段的教育将会让你们成为专业之才。然而,大学本科教育才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尤其对于中国的教育而言,我们在中学阶段需要应对考试,以获得更好的入学机会。到了大学阶段,我们才开始大量阅读经典,频繁操练思维,努力感受实际。大学阶段我们需要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呢?首先,我们需要真正深入地阅读大量的经典之作,以确保我们面向未来充满不确定的人生不那么容易感到枯竭。第二,我们要在阅读、讨论当中不断操练思维,大学是思维训练的最佳场所,只有真正拥有了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5.融入人群,学会过公共生活!


我们过去更加习惯于在家庭中生活,和自己相处。如今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共同体(Community)。你们首先生活在一个寝室共同体当中,四年“卧谈会”的水平决定了你们的思想境界。班级是大学学生管理的基本单元,是你们最重要的共同体。当你们自主地选择加入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就意味着你们成为这些共同体的成员之一,既享有权利,也拥有责任。公共生活跟私人生活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享有公共权利,同时必须尽到公共责任。而你所在的共同体水平如何,也将决定你的四年将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6.擅长做事,也要善于思考!


同济的学生非常务实,在人才市场上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雇主往往会评价同济的学生上手快而后劲还有所不足。我参加学校教务部门的人才培养改革讨论,他们敏锐地观察到,同济的学生更加容易成为总工程师,但是成长为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的人数规模还没有学校所期望的那么多。这就是为什么学校现在强调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希望赋予学生人类发展所拥有的根基性的知识、思维、能力和人格。所以,我们需要继续保持对专业训练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必须保持对思维训练的饥渴,以确保自己成为既擅长做事,也擅长思考的人。



7.眼观八方,用足一切能用的学习资源!


大学和中学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学习资源高度分散。我们不仅需要在班级、社团、学校业务部门当中获得发展的机会和资源。我们还需要多多关注国内外同类高校,国内外学术组织、甚至相关的国际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哪些机会和资源。作为一个班级,我们不是关起门来封闭地进行同学之间的竞争,更加需要作为一个学习地共同体,共享信息和资源,着眼全球和更多出色的同辈群体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8.人格独立,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和个人!


在一个传统社会当中,子女和父母、个人和组织、下属和领导之间往往具有一种人身依附的人际关系特征。然而,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在转型,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现代的人际关系,这需要我们逐渐学会“对事不对人”,有效地管理合作与冲突,自觉地维护规则,按照“法定”的程序维护自己的个人权益。这是我们自觉融入法治大家庭,避免落入人治窠臼的前提和基础。



9.可以出去,但心中有本土;可以不出去,但心中有世界!


同济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校,你们在这里将拥有充裕的国际交流机会。你们当中有不少人也一定在考虑未来是否会到国际上最顶尖的高校去进一步深造。我想提醒的是,出去不是目的。是否出去,去哪里,是你们四年当中的经历和基础所决定的。中国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很快,在不少领域已经涌现出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如果你们未来选择出去,一定要关怀本土;如果你们未来选择不出去,心中也要有世界。全球(Global)和本土(Local)的共同关怀将会成为未来的新常态。



10.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同济天下!


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前总理温家宝在嘉定校区发表演讲,期望同济的学生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我理解,同济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很脚踏实地的。所以他其实更加强调的是大家要仰望星空。同济大学是一所引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为己任的学校,和联合国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拥有良好的合作。我记得陈以一教授曾经说过,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并非夕阳专业,面向城市、面向农村、面向海洋、面向空间,土木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百姓疾苦、关注社会发展,在关切世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同舟共济、同济天下。



(本文系同济大学2016土木9班班主任张端鸿在新生第一次班会课上的讲话)



作者:张端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导,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院校战略与评估、教育政策与法规。


——————————————————————————————

来源:张端鸿的科学网博客

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5548&do=blog&id=100225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