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4
基金申请需要做哪些准备
最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启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动员准备工作。这也意味着,科研人员很快要开始一年一度的基金申请书撰写。
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谢云云经过5年积累,终于获得了面上项目的资助。下文中,我们就申请基金总结了9点经验,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面上项目。回顾过去的这一路,有一些经验和体会,我想总结一下跟大家分享。
关于申请书的写作,已经有很多专家给出了专业的意见。我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讲一下申请自然基金的经验,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其他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我的青年基金是沿着博士课题方向申请,属于交叉学科。在青年基金执行过程中,发现青年基金课题的方向做得很不顺利,后续也很难获得项目资助。在青年基金快结题时,决定转换研究方向,将重心转移到申请面上项目的这个方向上。经过5年的积累,终于获得资助。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这些经验可能比较符合科研新手,对于科研积累已经比较充分的教授们不一定适合。
1. 要想写出一个好本子,一定要在这个方向上有很深厚的积累。
个人经验,对我从事的学科,申请面上项目,起码要在该方向上发表过5到10篇论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
这样才能保证申请人对该方向上的研究情况非常了解,对于关键问题的掌握比较深刻,写出的内容才有深度。从我准备转换研究方向申请面上项目,到我最终申请上面上项目,积累了5年的时间。
2. 好的问题是来自于工程实践中提炼的科学问题。
这是我校电光学院柏院长的观点,我非常赞同。自然基金非常重视科学问题的提炼,在我刚开始写基金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科学问题。
经过几年的琢磨,我发现科学问题就是某个工程问题背后的一般性的原理性的问题。通过这个一般性问题的解决,从而解决工程问题。但这个科学问题的提炼需要训练,一开始比较难以掌握这种思维方式,我也是持续思考了好几年后才逐渐理解。
通过工程实践提炼科学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横向科研和纵向科研的协调发展。横向课题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突出的技术指标,这就需要对背后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关键科学问题后,就能实现技术指标的增加,同时为自然基金申请提供基础。
3. 写作的技巧需要经常训练。
在网上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发表了很多论文,但是却一直得不到自然基金的资助,觉得备受打击、十分不解。但其实自然基金的写法方法跟论文很不一样。
论文的写作主要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一个新的方法或采用新的工具来提升效果。自然基金需要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对研究问题的深度要求很高,这需要专门的写作技巧。
我在审青年基金的时候,就碰到一些申请人按照写论文的框架在写基金,自然会让评审专家觉得申请书的深度不够。建议大家找一些好的本子作为参考,仔细研读体会,慢慢找到写作方法。
很多老师在申请上青年基金后,后面几年就不再撰写申请书。个人觉得这样会使得写作技巧变得生疏。
在申请上青年基金后,不能放松,后面每年还应该持续撰写基金本子。一方面,可以保持写作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一两年研究工作的提前谋划。
4.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需要有前瞻性的积累。
自然基金申请书的第二大部分是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这说明它在申请中的重要性。对于没有团队或者团队支撑较弱的老师,非常需要提前积累。等到撰写基金的时候,再去积累已经来不及了。
很多老师在研究中以论文为主,就需要提前在实验方面做好考虑,不管是利用学校的资源,还是利用其他单位的资源,需要提前采用这些实验装置做一些初步实验,以支撑项目的申请。
对于写论文为主的老师,也不能方向做得太散,论文的撰写需要与项目申请是相关的。这其实是对老师科研方向提出的要求,不能方向太多太散,在不同方向上来回切换,研究需要收敛。
5. 要重视评审专家的意见。
大部分人都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在基金没有被资助后,看到评审专家的批评意见,常会觉得评审专家没有看懂自己的本子。
个人观点,恶意给差评的概率极低,大部分评审专家都是抱着负责的态度在评审本子,尤其是能给出非常具体细致的批评意见,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建议在冷静思考后,多看几遍专家的意见,在下次撰写时,把这些问题尽量规避掉,这能使本子的质量大大提高。
6. 在一次申请不中后,尽量不要随便切换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切换,涉及到上面的第一条和第四条。研究方向切换后,之前的积累可能就没有支撑作用了。
建议继续保持研究方向,可以根据评审意见将原来本子好好打磨,或者在原有的研究方向上寻找新的科学问题,尽量不要失去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上积累的优势。
7. 要有一定的学术交流。
有一些人想通过学术交流去认识人、混圈子,期望通过多认识人然后在函评时获得优势。但是个人不建议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这方面,因为这样成功的概率是极低的,对于学术的积累是得不偿失的,还是要把主要精力要放在对学术的钻研上。
学术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学术会议的议题设置、研究话题的热度等,可以判断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学术交流也可以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师,相互交流学术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
8. 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协调。
很多年轻老师在刚工作后,由于生活的压力,会接一些企业横向课题。但是这些课题可能与自己纵向课题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往往占用了很多精力,但对纵向课题的申请起不到支撑作用。
所以,建议年轻老师在刚工作后,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尽量少做企业横向课题,而且横向课题要和纵向课题的方向一致。
9. 每三年做一篇博士论文。
这是我们课题组邹云教授在我刚工作时给我们定下的目标,要求我们每三年做一个规划,未来三年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要能够形成一篇博士论文。
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对于年轻老师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年轻老师形成把握研究方向的自觉,对于自然基金的申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个人实践下来也是非常有效。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浅见,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