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在沪召开,共议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05

AEIC官网-版头.gif


2024年11月1日,第八届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SEEE2024)在同济大学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主办,得到了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远播教育研究院、中国考试杂志社、中国知网、AEIC学术交流中心、ACM中国上海分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科大讯飞、深圳海云天等单位的支持。


本届研讨会以“人工智能+高考综合改革”为主题,设置了四个主旨报告、四场平行分论坛、两场圆桌论坛和总结报告等版块,邀请了相关专家、各考试机构的领导、在沪招生的高校代表,以及高中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及技术单位代表共襄盛会,分享研究经验、展示研究成果,全面回顾和展示高考综合改革十年来教育考试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考试的最新实践。



640 (4).jpg




640 (5).jpg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章波主持研讨会开幕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教育制度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十年来,全国29个省(区、市)分五批先后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在这场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招考制度改革中,上海作为先行先试省份,从2017年开始举办“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旨在与全国同行共同探讨招生考试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七年来,从制度设计到政策落地,从命题质量到教考评衔接,从传统管理到人工智能辅助,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与参会同行热情共商、分享交流,积极探索招考改革理论和实践,为深化教育改革贡献招考人的智慧和力量。


640 (6).jpg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宁小华致辞。他介绍,今年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十周年,目前全国21个省区市“新高考”已平稳落地,到明年将有29个省区市完成“新高考”落地,全面构建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新模式。


宁小华谈到,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找准考试招生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是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高考综合改革”为主题可以说恰逢其时,契合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他希望参会代表积极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同探讨考试招生改革制度,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640 (7).jpg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等重要内容。教育和科技是强国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刻领悟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深刻领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的前瞻性和迫切性。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人工智能+高考综合改革”,就是期望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高考综合改革的成效,为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力量。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评价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关键且艰苦的工作。考试招生工作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要有理念的创新,也要有技术手段的更新。在智能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整个评价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深刻的挑战。


他表示,过去七届研讨会,与会嘉宾一起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问题,分享高考综合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每次会议都为上海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大量真知灼见。今年的研讨会有幸邀请到了多位重量级专家,相信他们的发言及报告一定会帮助与会者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带来更多新的启示。


640 (8).jpg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致欢迎词。他表示,新高考改革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带来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新需求,对教育公平和公正的高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标准,催化着高等教育各项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同济大学也积极响应变革,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同济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上的探索实践:一是建立选才、育才、成才有机统一的招生录取机制,推出“一省一策”和“一生一策”,通过科学的选拔方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发现和培养具有潜力的未来人才;二是建立多元化、全过程、数字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深化招生、培养、深造、就业、校友这个五位一体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三是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搭建等各个方面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全面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四位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


640 (9).jpg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刘海峰教授做《高考综合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主旨报告。他从高考综合改革十年成效回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展望与改进三个方面,对高考综合改革历程进行全景回顾和理性分析。他指出,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中每一个阶段性变化都是对高度选择性的限制,也是朝着统一性的合理化回归。在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运用到考试测量中是大势所趋,未来的高考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对此,要积极跟上科技飞速发展的步伐,由“因材施教”向“因材施考”发展。


640 (1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郑庆华做《人工智能赋能招生考试数智化》主旨报告。报告指出,用人工智能或者数字化手段来推进招生考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命题;二是怎样进行高效、公平、公正的考试组织;三是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阅卷、评分,进而推动人才选拔和培养更加科学有效。研究通过教育招生考试大数据,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测量学交叉融合的AI中台,开展面向考试招生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应用,支撑智能化、个性化的招考新模式。经过实践探索,目前已在三个层面取得进展,一是与命题评测相关的高考题库构建、试题质量评价、人工智能命题;二是与考试分析相关的主观题作答分析、人工智能解题、考生状态识别;三是招生录取中的智慧录检系统。报告指出,在智能命题、智能评价和智慧录检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的未来考试模式,将有力支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


640 (11).jpg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做《考试与评价改革对学校办学的专业引领》主旨报告。从高中学校为什么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陷阱破题,对高中学校考试与评价何以引领育人方式的变革进行了辩证分析,解释了学校教学质量分析过程中班级学科或者总成绩学生年级排名加总变化值的使用方式及相关作用,并对学校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老师的“评教”、教师作业质量及反馈评价背后的育人指向进行了解读。在报告最后,周彬提出了对高中学校考试与评价的思考。他认为,在学校管理中测量越科学、越精准,学校的矛盾就越少,而不能测量与评价的地方,则需要保持敬畏或个性化对待。


640 (12).jpg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玉祥做《站在上海看全国: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思考》主旨报告。他从高考改革与效果评价、现实情境与学生取向、未来展望与聚焦重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高考综合改革随着时间演进不断优化,上海高考改革十年来的主要举措有:一年四次高考,为不同定位的学生拓宽升学供给;外语一年两考,注重应用能力,确保等值呈现;开创“3+3”模式,丰富学生选择,促进学有所长;优化与简化等级考计分方式;创造“院校专业组”概念;实施“580+”做法,淡化高端分数比拼;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应用于部分招生项目;春考一档多投,增加学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塑造全人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助推中学教育,促进大学与中学融合;重视命题导向,强化立德树人;搭建技术平台,完善育人服务。报告通过曲线图展示不同选科组合考生的学习能力表现,提出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思考。他表示,未来要运用人工智能助推高考综合改革,在试题命制、考试组织、阅卷评价、考试服务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在人才选育上则应优化升级分类考试改革、着力转变简单总分评价的思维、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选择应用。




下午,四场分论坛平行展开。围绕“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考试”“考试管理与考试评价实践”“教育强国与人才选拔培养”四个议题,28个报告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思想碰撞与热烈讨论。



随后,两场圆桌论坛依次举行。


圆桌论坛1


640 (13).jpg


第一场圆桌论坛围绕“高考改革十周年”和“高考改革发展形势”的主题展开,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副书记汤军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教育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龚新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全国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项目总负责人刘卫东,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张敏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四位嘉宾围绕“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强国建设、高考改革、网上录取、测评理论和方法、大数据研究……”等关键词进行观点阐述。


圆桌论坛2


第二场圆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主题展开,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倪冬彬主持。

同济大学长聘轨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曹楠,东华大学教授、东华大学人才办公室主任张光林,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二级教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大数据知识工程院士团队联合创新中心主任刘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周爱民等四位嘉宾围绕“智慧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学科交叉、学科创新发展、课程创新、AI赋能教育……”等关键词进行观点阐述。


640 (14).jpg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教授许斌做题为《通用人工智能之路——中国自主大模型ChatGLM的研究与应用》的人工智能总结报告。他从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引入,回顾了人工智能与基础大模型的发展,多角度介绍了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ChatGLM系列大模型的应用情况及多模态大模型的开发运用,并表示大模型研发要坚持走国产自主可控的道路,赋能千行百业,特别是教育这一国家重要行业。他还现场展示了大模型的几个应用场景,可实现视频制作、实时对话、语言教学、论文分析等多种功能。


640 (15).jpg


据悉,本届研讨会收到中英文学术论文200多篇,最终收录43篇中文论文形成《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论文集(SEEE2024)》在大会前夕正式出版。


640 (5).png


研讨会上还公布了优秀论文名单,并进行了颁奖。


640 (16).jpg

640 (17).jpg


受台风“康妮”影响,本次研讨会召开期间风雨交加,但与会者风雨无阻、热情参会,现场组织井然有序,会议圆满顺利。作为大会的预热活动,SEEE2024于10月31日晚上举办“主编面对面——教育考试期刊学术沙龙”,七位学术期刊主编与参会代表共叙教育科研领域的学术规范、成果落地、论文撰写等话题,共同探讨教育考试科研取得更大进步的路径。


640 (18).jpg

640 (19).jpg


AEIC官网-版尾.bm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