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双一流”高校,成立新学院

更新时间:2023-07-17

7月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大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光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胡春宏、冯起,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宁堆虎,校长吴普特等领导和师生代表参加。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邬小撑主持成立大会,副校长韦革宏宣读学校《关于成立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决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jpg


张宝文、张光强、吴普特、黄思光、山仑、胡春宏、冯起、陕西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赵辛、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陈怡平研究员共同为“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揭牌,据了解,该院是我国西北首个水保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贺信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学院开展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等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同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治治沙新奇迹。


胡春宏院士在讲话中表示,水土保持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研机构,用近70年的理论探索和试验示范,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技支撑等重要贡献,已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基地。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应运而生,标志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的大道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水保所是目前全球水土保持科研人员数量最多、科研成果最丰富、科研水平最高的专业研究机构。”宁堆虎教授在讲话中表示,西农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设立4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水土保持专门人才,为中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吴普特指出,学校水土保持事业可追溯到1956年,老校长辛树帜先生发起组织陕北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考察工作,同年,中国科学院在杨凌成立了西北第一个科研机构——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农水保所前身)。67年来,一代代水保人赓续奋斗、砥砺前行。去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学校顺势而为成立水保学院,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合学校优势科研力量,加快推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国家战略需求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


水保学院成立之际,吴普特对学院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在水保所“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资环学院关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规划,按照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和创建5个标杆的行动计划,尽快完成学院发展规划的制定;二是在即将成立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学科评议组指导下,建设以黄土高原为重点、具有西农特色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完成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中二级学科方向的设置;三是党政班子要牢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


建校以来,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由软科综合整理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二维码.jpg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