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9
01. 上海,动作频频
上海,正在艺术、碳中和、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等多领域频频布局。
8月31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东华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筹建上海中英艺术大学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
这两所学校,都很有名气。
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RCA)位于英国伦敦,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与设计研究生院校,在艺术、设计、工程、技术和科学等交叉领域独树一帜。
而东华大学作为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纺织、材料、设计等学科领域特色优势明显,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这次筹建新高校,不仅是两校的强强联合,也是上海“十四五”布局中的一环。
但上海的动作,不止于此。
今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发布了“交大1000亩新基地,等你来设计!”的文章。在文章当中,也是明确提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碳中和示范校区将落户在崇明区。
据悉,碳中和示范校区整体占地面积达到了1000亩,可容纳师生6000余人资讯。目前正在积极筹划一期的建设。虽然一期建设面积仅有350亩,但预算投资已高达18亿元。
碳中和示范校区将围绕着碳中和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对于低碳、零碳等技术进行研究,为加快实现未来低碳城市和零碳建筑图景提供借鉴。
02.上海高校的“十四五”
上海的这两个动作,看起来毫无关联,其实都与当地的“十四五”政策有关。
去年8月,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之后,有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解读。
在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的解读中,提到:
上海高校在“十四五”期间,不仅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还要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的重大需求、加强前瞻布局、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以“破五唯”为突破口,突出质量、特色和贡献,提升支撑和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的能级,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抢占学科发展制高点。
而在学科创新上,丁晓东认为,高校应“对接三大先导产业,推进跨学科创新,抢占产教融合制高点”。
如今,上海正在以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创新高地”为牵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是近年来科技创新浪潮的奔涌之地,尤其需要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以跨学科、跨领域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快讯。
高校在学科规划与布局中,要紧密对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整合优势力量,建设跨学科研究机构,开展有组织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联合多方资源,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产业供给体系,推动高校和产业之间形成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正是因为有政府的如此支持,上海的先导产业才不断发展,上海高校也才在相关领域不断布局。
03.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想要实现高校和产业之间形成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就需要高校和产业并肩发展。
据第一财经报道,2021年,上海311家规上企业产值3056.8亿元,全市共105个人工智能项目签约,总投资达805亿元,企业加速规模化业务落地,已形成了从核心芯片、算法平台、智能终端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强韧产业链。
随着产业的发展,AI相关人才也在上海不断聚集。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上海人工智能人才从2018年10万人增长到2021年18万人,人才高地建设初具规模,后续还要通过努力继续实现人工智能人才的倍增。”
而诸多人才汇集上海的原因则有许多。
一方面是上海AI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巨大的晋升空间;
其次,是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之都,无论是做企业研究,还是科研学术,都有足够的经济保障快讯。科研人员可以在更小的压力下,更顺利的做出更重成果。
最后,是上海对相关领域的重视。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曾说,上海在人工智能政策创新领域的标杆性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起草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编制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建设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实施国内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更新智能网联汽车政策。
而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下,各种学术会议也在上海频频召开。
从元宇宙概念刚刚兴起开始,上海就已关注到这一点。并从前两年开始,就已经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相融互促的发展趋势,挖掘新赛道机遇。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相关的会议。
在多方面的加持下,上海已形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又一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