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5
《柳叶刀》(The Lancet)在今年7月公布最新影响因子后或成为最大赢家,期刊影响因子从2020年79.323蹿升至202.731,在JCR全科和内科类期刊中排名第一,首次超越死对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柳叶刀》家族成员众多,期刊数目高达24本,在医药健康领域独领风骚。Lancet Global Health(IF 38.927)作为Lancet旗下重要子刊,在领域内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
但是,2020年一起发生在期刊的撤稿事件,让期刊陷入舆论危机,更让期刊在中国国内声望一落千丈。
01 Lancet旗下第一本金色开放获取
2013年创刊的Lancet Global Health是Lancet旗下首本金色开放获取(Gold Open Access)期刊,由Elsevier出版集团出版。
官网数据显示,Lancet Global Health文章处理费用为5,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7,228)。创刊年共发表100篇稿件,2014年收获第一个影响因子10.042。
目前来看,期刊发展和年发表量近几年均表现平稳。年发文数稳定在400篇左右,期刊影响因子除2018年有所下滑外,整体呈上升趋势,更是在2021年实现影响因子30的突破。
02 冒充一线医护人员发表Correspondence
2020年2月24日,期刊Lancet Global Health刊发一篇信函(Correspondence)《中国医护人员向国际社会请求抗疫医疗援助》,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曾迎春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镇艳,二人声称自己是广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信函中描述了武汉的医疗条件艰苦、医疗物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还提到医务工作者超负荷工作,身体和心理承受双重负荷。
2020年2月26日,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队公开叫板Lancet Global Health,发表声明称“文章报道严重失实”“该文作者并非广东援助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不能代表广东医疗队的立场”(现已删文)。
同日,Lancet Global Health在和作者确认文章内容非一手数据后,将稿件撤回。
经查证,广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名单中,作者镇艳所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的医护人员中没有她的名字,而作者曾迎春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并没有出现在第一批派出医护人员医院名单中。
轻松能够查证的信息为什么编辑部没有认真核对?由不实研究结果,造成科学界乃至大众对于COVID-19的误解、对于中国的误解,究竟应该出版社买单,还是由伪造身份的作者担责?
网站Retaction Watch严厉批评期刊的做法,很多读者不清楚Correspondence是不经过同行评审,期刊则更应该在文章内容把控上更严格,而不是急于发表。
03 享受“新冠”红利,期刊影响因子暴增
在疫情爆发后,各大学类顶刊纷纷加入战场,为COVID-19论文开辟绿色通道、开设专刊、专栏,相关研究论文呈井喷式增长,许多论文以预印本的形式发表并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发文数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引文需求的增多,期刊成为最大受益一方享受“新冠”红利,影响因子暴增。以Lancet Global Health为例,2021年高引论文前十名中有5篇论文是COVID-19相关研究;而期刊Lancet更是有7篇COVID-19论文上榜,两篇最高引早期COVID-19研究论文引用次数更是高达令人咋舌的6,478次和5,878次。今年实现影响因子涨幅155%的Lancet着实应该为撰写这两篇论文的中国学者颁发影响因子突出贡献奖。
2021期刊高引论文前十名,Lancet Global Health(左);Lancet(右)
在期刊享受“新冠”红利的同时,很难让人忽视的是为COVID-19论文“开后门”快速发表带来的弊端。论文质量禁不住推敲,大量论文撤稿,上至The Lancet、NEJM,下至预印本medRxiv、bioRxiv,无一幸免。这些撤稿论文中不乏曾经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神化的新冠特效“神药”羟氯喹有关的明星论文。
据Retraction Watch网站统计,COVID-19论文撤稿已经多达253篇,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涨中。
The Lancet主编Richard Horton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COVID-19论文“有一部分是没有参考价值的,比如预印本论文”(Some of the material that’s been put out—on pre-print servers for example—clearly has been…unhelpful)。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既然期刊都想从COVID-19论文上分一杯羹,那么,作为一本学术期刊就应该在保证快速发表的同时,保证论文质量;同样,作为产出论文的科研人员,更要坚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有依据的可以讲,没有实验依据的数据不能捏造,论文更不能造假。学者不能做生产COVID-19垃圾论文的源头,而期刊更不能成为COVID-19垃圾论文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