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原创161

发布时间:2017-03-02

早期的电脑系统不是特别稳定,很容易发生宕机或崩溃,要重新输入变量非常麻烦。于是,工程师在系统启动时,为其自动设定这些变量,就是“默认设置”(default)。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除非用户或程序员特地去更改,默认设置将一直掌管着系统,保证主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凯文▪凯利在其《技术元素》一书中称“默认”为现代生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并构成了技术元素的基础。如今,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已经从计算机科学领域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多数情况下默认都能很好地工作,因此想改变它的人并不多。


就是这样一个功能选项,却有助于我们甄别你是否属于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据说经济学家Micheal Housman曾经主持了一个项目,研究为什么有些员工在比其他人有更大的忠诚度。他刚开始猜测这些员工以前的工作经历经历是否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比如以前跳过槽的人是否会更容易辞职,结果并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在寻找其他的线索中,Housman注意到雇员在填报工作申请时所使用的浏览器有很大差别。一时兴起,他测试了浏览器的选择是否与他们辞职有关。结果令人吃惊:使用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的员工坚守岗位的时间要比使用IE或Safari浏览器的员工长15%。这只是一个巧合吗?Housman有对缺勤率和业绩水平做了相同的分析,居然发现了相同的趋势!使用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的员工缺勤率要低19%,业绩更好,工作效率更高。


显然浏览器本身并非造成他们忠于职守、踏实工作的原因,正是他们选择浏览器的偏好,释放出他们的习惯信号。表面上看,是否使用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的员工电脑水平更高呢?经过电脑知识和技巧测试发现,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相关性。为了解释这个现象,让我们看看这些浏览器的差异。IE和Safari分别是Windows和Mac系统内置的浏览器,大多数墨守成规的人都是直接使用这个默认设置,他们从来不会质疑是否存在一个更好的浏览器。然而,那些离经叛道则可能主动去寻找一些更好的选择,这种主动行为尽管看起来不显眼,但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习惯。这反映在日常工作中,使用IE和Safari浏览器的员工会认为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固定不变的,会遵循标准作业完成任务,当工作不满意时,会缺勤甚至辞职;而使用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的员工,会主动寻求不同的方式工作,当遇到不喜欢的情况会想办法自己解决以改善不利状况,就没有了离开的理由,因为他们自己创造了想要的工作。现在,我们可以简单地得出:创新的特点是拒绝接受默认选项,主动探索是否存在更好的选择。可惜,这样的做法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例外而不是常态。


要做一个离经叛道者,要远离墨守成规,需要承受极大的风险,这种想法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一些成功企业家就成了“风险承担者”的代名词。中文成语故事中的破釜沉舟,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无不向人们传递类似的理念,因此大多数人在创新的道路上望而却步。而Adam Grant在他的《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则用大量的案例来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创新需要冒险。他引用了1994年到2008年美国20~50岁具有代表性的5000多位企业家的调查数据,发现:一边从事本职工作一边创业的企业家与辞去本职工作全心创业的人相比,失败的概率要低33%。所以,他称全心投入创业的人是“充满信心的冒险者”,而不愿意冒险且对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存有一些怀疑的人,创办的企业可能会基业长青。


这里列举几个著名的案例吧。100年前,福特(Henry Ford)开始构建他的汽车帝国时,他是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总工程师这使得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儿;耐克公司创始人Phil Knight于1964年开始,但直到1969年孩子爱从事会计工作;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大二时(1973年)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一年后才离开学校,但并不是退学而是休学;第一代苹果电脑的发明人Steve Wozniak于1996年与乔布斯合作创建了电脑公司,但直到1997年他还在惠普公司做全职工作;1996年,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就琢磨出了应该如何大幅度改进互联网搜索,但直到1998年他们仍在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甚至在1997年差点儿廉价出售了他们的谷歌。


为什么这些创新者求稳而不是冒险呢?这似乎可以用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Clyde Coombs的风险理论来解释:在股票市场,如果你决定进行一项风险性投资,那么你就要谨慎地对待其他投资来保护自己。成功人士对待风险亦是如此,他们在组合中平衡各种风险,在一个领域准备铤而走险,则需要在其他领域谨慎行事来降低整体风险水平。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一个领域有安全感,就能够使其在另一个领域能成为自由的创新者。因此,最好的企业家并不是那些追逐最大风险的人,而是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的人。一项针对800人的比较研究发现:相对来说,企业家比普通大众更倾向于规避风险。


在Sendhil Mullainathan和Eldar Shafir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中,将资源(时间、金钱)的有限性定义为“稀缺”,但同时认为“稀缺”是一种个体感受,是一种心态。当稀缺心态形成时,会俘获当事人的注意力,同时改变当事人思维方式,影响决策与行为方式。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可以避开由于稀缺带来的不好结果,将注意力分散在各个需要关注的重要地方。这段话道出稀缺与余闲本质区别:余闲拥有自由选择权,而稀缺不具有自由选择权。自由选择权的存在使得选择效益分散化。引申一下,年轻人最大的余闲是什么?是时间,因为年轻,所以即使失败可以重来;但这同时也是其弊端,容易挥霍和浪费。






作者:赵斌
(科学网博客)

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444&do=blog&id=103249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