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原创153

发布时间:2017-02-06

2015年转博后,我成为了华南理工某考博群的一个小群主。群里时常有同学打听博导的真实情况,所谓真实情况通常是问下某博导人品如何,手下博士生好不好毕业等等。当然,几乎没人打听院校的科研后氛围如何,学校提供的学生服务如何,毕竟读博的目的就是拿学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嘛。

 

中国的博士究竟是谁在带?这个无聊的问题当然闭着眼睛都能回答上来:博导在带!但真的这么简单吗?不这么简单,在“博导多博士生少”的今天有博士招生名额的博导才有机会带博士生,然而他们并不一定亲自带博士生。

 

我们来分情况讨论:

 

•年龄小于40周岁的青年博导:这类博导通常都能拿上博士招生名额,通常都是亲自带学生,尤其他带出的前一两届博士,通常既能如期毕业,又有比较丰富的成果;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毕业以获得“培养出x名博士”的头衔,这类博导甚至会“帮”博士生完成学术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甚至有的学生只是收集了下数据做了下对比实验就轻松拿上了博士学位。

 

•年龄大于40周岁但小于45周岁的“新博导”:这类博导有较大的可能可以拿上博士招生名额,通常是自己指导博士生,然而可能不太有足够的精力和激情,甚至不太可能有足够地能力帮助学生“轻松”地如期毕业;这类博导似乎不太急着追求“培养出x名博士”的帽子,“若无其事”地给博士生一个粗略的方向,至于怎么走向远方还是要靠学生的个人修为了。

 

•年龄大于40周岁但小于45周岁的“老博导”:这类博导通常都能拿上博士招生名额,每周都有几天在飞机高铁上,不可能亲自开刀给博士生写论文框架和主体内容,毕竟他们已经拿上“培养出x名博士”的头衔了;至于“带”博士也就是每周一次的组会能见下面罢了,亲自“带领”博士生认清前面要走的路的可能就是高年级的师兄了;这类博导通常面临着是继续走纵向路线还是走横向路线的选择,带的博士通常都能毕业,但能正期毕业的不多。

  

•年龄大于45周没有“xx学者”“xx杰青”之类称号的博导:招博士就是为帮自己发论文以方便项目申请和项目结题的,论文学生自己写,写好拿过来看下;每天就是想下怎么和外面合作把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经常隔两三年才能带一个博士生,与其帮博士生早点出校门,不如多留几天帮自己管理下项目和研究生。

 

•年龄大于45周岁有各种称号的博导:这就是所谓的大老板,这类博导通常都能拿上博士招生名额,真正带博士的是他手下的“青年博导”;这类博导通常要求严格,博士生的生活虽然不那么轻松但很值。

 

如何选择博导呢?明确地告诉你,当前不流行以个人兴趣和个人专长为导向选博导,正确的姿势是这样的:

 

1.要像单位招人一样选择博导:先看近年来论文发表情况,再看年龄和教育经历,最后看主持的项目。

 

2.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博导:不要听到“某博导前两年的博士只做了下对比实验就发了很多论文拿了国奖还正期毕业”就兴致勃勃地报了他,要知道很可能你去了后他就要转型做一个每天想着去哪里申请点横向项目赚点钱的老青年了。

 

3.要把博导当商品来选:选最适合自己的,不要担心自己追求不上,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4.要选择名校名师:不要觉得自己本科非211硕士非985就满足于报考一个中等的985大学,你想想,中国能大规模招收博士生的也就985和部分特别好的211,你报了个很一般的985和大学上的二本有区别吗?现在不少中低档985博士生都是曾经的二本大学生,你那样追求有意思吗?不要担心自己报的学校太高考不上,你不去试怎么能知道?再说了,考博可以报多家单位,你可以报2~3家,只联系1家单位导师,其他的做备胎啊。

 

5.要选择一线城市的大学:现在你可能低分进入了某些一线城市的很一般的学校,但未来这些现在不怎么有名的学校将来有可能会很拔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懂的。

 

最后,还要警告进入复试的,如果你联系的导师在当年没有拿上名额,那一定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如果有名额的导师对你有好感,千万不要被你事先联系好的但没有名额的博导骗到院长那里签字,因为很可能你会错过跟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博导的机会。


————————————————————————————————————————

作者:王志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73400-1024154.htm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