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原创151

发布时间:2017-01-05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然,揭示自然的秘密。因此,科学研究应该以探索为主,在探索过程中做出发现。


我国很少数的几个成功案例也说明了科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是探索和发现。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就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先从资料查询开始,从中找到哪一些药物可能具有杀灭和抑制疟原虫的作用,然后开始检验到底有没有这种作用。一个一个的探索,最终发现青蒿素确实具有100%杀死疟原虫的作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是探索与发现的结果。收集各种远缘水稻种子,然后杂交,看看结果是否增产。一步一步的探索,终于发现了高产杂交水稻。


与探索与发现这种方法不同的是跟踪。跟踪很简单,查一查国际上创造了什么新方法,人家做了小鼠,我们跟踪做大鼠。人家做了小兔,我们跟踪做做小狗。每年都有全球十大科学发现,我们查一查,跟踪做一做。CNS是国际最顶尖的科学杂志,上面所发论文大多都有新意。查一查这些论文,看看能否跟踪一下。以上这些都很简单,几乎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做到,发表SCI也很容易。于是乎,跟踪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至今跟踪研究毫无衰退的迹象。


看看我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就知道跟踪研究是多么的严重!从1986-2015年,信号通路中标10742 项,累计金额503,704.3 万元;凋亡中标 9379 项,累计金额371,397.4 万元;miRNA中标 2502 项,累计金额121,568.2 万元;自噬中标 1360 条,累计金额67,854.6 万元。而原始研究仅仅中标 167 项,累计金额11,731.6 万元。


从上面资助项目可以看出,信号通路资助50多亿元,凋亡资助30多亿元。数十亿数十亿的资金资助了跟踪研究,却只有区区的一亿多资助原创性研究。外国人发明了凋亡,我们数千数万的课题跟着凋亡。外国发明了RNA沉默,我们数千数万的课题跟着沉默!难怪有人调侃:我们全都跟着外国人“凋亡”了“沉默”了!


对于国家来说,数十万数百万的跟踪研究也没有做出一个重大科学发现,倒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原始探索研究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既然原始探索研究可以做出重大科学发现,跟踪研究跟踪不出重大科学发现。我们为什么不多做一些原始探索性研究,而少做一些跟踪研究?原因在于原始探索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屠呦呦1962发表第一篇论文,1979年才发表第二篇论文,期间17年!袁隆平1962年第一次发表论文,1973年第二次发表论文,期间11年!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1963年第一次发表论文,1979年第二次发表论文,期间16年!他们三位是我国最伟大最一流的科学家,竟然超过10年的时间内全部空白没有发表任何论文!更有一些探索性研究最终失败了,连一篇论文也发不了。与青蒿素同时进行的哮喘研究就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例子!而跟踪研究就轻松多了,一年二年发表一篇论文一般不成问题,甚至一年发表二三篇也有的是!探索研究如此艰难,跟踪研究如此容易,从个人角度来说,谁还选择探索研究?如此下去,科学研究似乎成了博傻的比赛,明明知道探索研究意义重大,但却不愿也不能选择!明明知道跟踪意义不大,但却自愿和不得不去选择!目前,晋职需要论文,申报课题需要论文,考核需要论文-------,论文代表着荣誉和养家糊口的收入!在各种考察和奖励盛行的时代,即使自甘清贫不追求奖励,10年不发一篇论文,能够过得了考察关吗?观念落后,认为国家自然基金中标越多科研能力越强越要多奖励;认为多出SCI快出SCI才是科研成功的标志。这样的观念只会造成跟踪课题猛增,而探索课题越来越少。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湖南提督杨芳以参赞大臣的身份主持广州军务。杨芳看到波浪摇摆的英舰大炮总能准确命中,而他的陆地大炮却不能击中,认为英军“必有邪术伏其内”。破解之法则是:以毒攻毒,以邪攻邪,用邪物破邪术。杨芳认为“妇女溺器”是'邪物",可以破解英军的“邪术”。于是“遍收妇女溺器”,将溺器放在木筏上去攻击英舰!这样的荒唐观念和方法如何不败?


现在我们的科学研究虽然不像杨芳那么的荒唐,但其观念和方法依然十分落后,具体表现是:重跟踪而轻探索!


改变观念,废除不合理的考核晋升制度,科学研究由跟踪转向探索,国家自然基金由主要资助跟踪转向主要资助探索,这才是我国科学研究快速进步的根本出路。


我国的富强在科技,科技的发达在创新,创新的根本在探索!因此,由跟踪转向探索,这是中国科研人员的心声和梦想,但愿这个中国梦能够早日实现!


————————————————————————————————

作者:王庆浩(科学网博客)

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84431-1015596.html

X